连云港市今年秋季农作物总面积达390万亩,所产生的秸秆量特别大,禁烧任务也特别繁重,为了贯彻落实好全省秋季秸秆禁烧与综合利用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市委、市政府动员全市上下从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好家园,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高度出发,扎实做好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市委书记李强、代市长赵晓江多次主持召开专题会议并深入基层就秸秆综合利用工作进行调研,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坚持“堵疏结合、以用促禁”原则,重在综合利用上下功夫,有新突破。截止11月12日,全市秋粮作物已收割370万亩,占总面积的95%以上。根据省环保厅卫星遥感影像解译和各秸秆禁烧巡查组反馈情况,连云港市未发现秸秆焚烧火点。
从源头上把控农作物秸秆收割茬口。全市对水稻(玉米)收割作业实施强制标准,收割机必须加置粉碎抛撒装置(秸秆需要回收利用外),且秸秆留茬高度一律控制在10厘米以下。农机部门对不安装粉碎抛撒装置或收割茬口超标准的收割机不予下地作业,年度内也不予年审、不发跨区作业证。对拒不执行规定的农机手由联合执法组现场执法。东海县今年秋收期间,为保证齐整的水稻秸秆,坚决执行10厘米茬口和粉碎抛撒两条强制性标准,提前做好农机具统筹调度与购置准备工作,搞好作业技术要领培训,狠抓农机作业现场监管,此举得广大群众的认可与支持。
从收储上着手解决秸秆焚烧和抛撒造成的水体污染问题。根据水稻收割进度和田间地头集草较多的情况,市综禁办专门下发紧急通知,要求各地加大对散放在田间、道路沿线、沟渠、河边、树林边上秸秆的清运力度,避免焚烧秸秆隐患和水体污染事件。灌南县百禄镇为解决秸秆焚烧和乱堆乱抛问题,在屈西村就近靠路设立临时堆场10多个,安排100余辆农用车运送水稻秸秆,并组织村组干部与合作社社员、经纪人到地头帮助村民清运收集整齐秸秆,还投入30多万元资金为该村采购草帘机20台、草绳机150台、电子磅1台。赣榆县塔山镇有5万多亩秋季农作物,他们在镇村安排责任人员划片包村包田块的基础上,落实4个稻草打包机企业,10个稻草收购加工企业和53个秸秆集中堆放点,建立起全覆盖的镇村秸秆经纪人队伍,村村提供秸秆收储打包场地和临时秸秆堆场,有效的从点到面,最大限度消化区域内整草秸秆。
从利用上实现农作物秸秆的最大效益。“秸秆只要利用好,增加收入又环保”这句通俗易懂的标语口号,在连云港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谈起秸秆利用,灌云县龙苴镇禾盛肉牛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周安成头头是道:“我们合作社几十头牛再加上养殖的上百头猪羊等畜禽,哪一天不要消耗上千斤的秸秆,一年下来,估计要200多吨的秸秆才能够用。所以,我们就开门收购秸秆。”灌南县田楼镇家兵稻草制品加工合作社是该镇通过招商引资的成果,由南京客商周家兵投资组建。合作社在田楼、耿冯、六圩等村设立9个加工点,投入稻草秸秆加工机械40多台套,免费提供给加入合作社的农户品。如今,合作社成员坐在家中一边收购水稻秸秆,一边从事稻草制品生产加工,达到一定数量后,由合作社上门统一收购,全部现金兑现,不打白条,这样既解决农村年纪较大的群众就业务工问题,拓宽收入渠道,关键是消化了大量的农作物秸秆,堵住焚烧的源头。昔日的废弃物、烧火料成了“香饽饽”。东辛农场经过连续20多年的秸秆还田,积累了丰富经验,先后成功推广了秸秆粉碎、埋茬提浆、还田的技术路线、作业流程,使土壤有机质含量从本世纪出的1.4%提高到现在的1.7%,土壤结构不断优化,以种养地前景十分广阔。赣榆县农民有着多年生产草绳、草帘等编织的传统历史,形成了“公司+经纪人+编织户”的产业化经营链条,目前全县有加工企业近百家,年消耗秸秆150万吨左右,创产值4亿多;有3万多编织人员,人均年收入2万多,被誉为“稻草经济”。